在一次爱理家整理师的内部交流会上,大家说起了自己周围一些质疑的声音。有在朋友圈的整理图下,评论说“就这收费那么贵?”;有在聚会上质疑整理师的职业性,“整理不是谁都能做吗”;甚至有人直接会说“不就是把打扫卫生换了个名字嘛”。这些声音虽然不多,但极为刺耳,让很多整理师听完都倍感难过。
爱理家入户整理(整理中)
为了更好地宣传真实的整理,也为了消除很多人的偏见与质疑,爱理家走访了周边的人,同时也在网上进行了调查与询问,最后总结出了三个大家最关注、质疑最多的问题。那么今天,我们就公开的一一解答。
我们注意到,有这个问题的人,大部分对整理师这个行业是一知半解。他们觉得整理师只是个换了好听名字的家政,最多也只是在家政打扫卫生的基础上,增加一项叠衣服。但对我们之前文章有印象,或者了解整理师的人就会知道,整理师和家政有着明显的区别。整理师的工作是空间规划、衣橱改造、物品收纳、全屋整理,不是打扫卫生,也不只是叠衣服。整理师要对全屋的空间进行勘测,然后进行规划改造,最后把物品有最优的方式放在最合理的地方,这才是整理。
爱理家入户整理(整理前)
而关于收费的问题,其实从工作时间就能窥得端倪。我有个朋友,家里三口人,四室一厅,120平的房子,一个家政师进行日常清洁,大致需要三个小时左右。而整理师仅是对于一个衣橱进行改造整理,就需要半天甚至一天。如果是全屋整理,基于物品的多少与空间大小,可能会持续一至三天。仅是时间层面,整理师就有巨大的花费。当然这不是整理师实力不济,或者故意拖延时间。而是因为整理需要搜寻物品、分类物品、空间改造、物品整理、物品归位等一系列繁琐的操作,只有如此,才能给客户带来一次完美的整理效果。所以收费贵,自然有它值得的价值。
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《拆弹专家2》中,刘德华在剧中饰演一个由正派转为反派,最后再反转为正派的角色。里面有一个细节,在刘德华作为正派的时候,背景都是整洁有序的健身房、明亮的房间、积极向上的运动场。而当他反转为反派,背景就变为阴暗的地下室、没有窗户的船舱,周边的物品也是随意凌乱的摆放。
环境可以烘托气氛,而气氛可以影响观者的情绪。这就是整理的意义所在。一个被杂物堆满,凌乱混杂的环境,会让人变得焦躁易怒;相反整洁舒适的环境,则能带给人愉悦。你可以回忆一下,多少次家里的争吵和发怒,是因为要出门东西找不到、做事被杂物绊倒、打开衣橱被衣服淹没呢?所以,影响你情绪的从来不是人和事,而是环境。
爱理家入户整理(整理后)
我们要用整理把客户的环境改变为最舒适整洁的状态,让客户在最好的生活环境里生活。而那些觉得自己在以前的环境里生活也没什么问题的人,借用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的话来说:“一个人,无论是谁,只要体验过一次完美无缺的整理,就会体会到心动般的感觉,而且,还会实际感受到“整理之后”的人生所产生的戏剧性变化。”
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。首先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做饭,都会打扫卫生,但各种餐饮业、家政服务业依旧在生机勃勃的发展。可以自己做,不代表真的会去做,就算做了,也不一定能做好。更何况,对于行业内容较为复杂的整理师来说,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,是很难掌握整理技巧与知识的。
爱理家入户整理(整理后)
我们举个例子,对于衣橱的构造你了解多少,你知道如何改造能让衣橱的收纳空间增加百分之五十,也就是让之前只能放150件衣服的衣橱,装下300件吗?没有专业的培训、大量的实操,这些是很难做到的。而这也就是很多家庭需要整理师的原因。
除了技术层面,时间、精力也是其中之一。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整理;因为生活压力身心俱疲,所以没有精力去整理。所以那些花费与其说是购买了整理,不如说是购买了时间、精力与整理师培训、实践出来的技能与知识。
以上三点,就是我们归纳出来最常被大家质疑的地方。我们相信,只要你真的了解过整理师,那么你一定会对这个行业有很大的改观。我们相信,你一定会由质疑转为信服。